天辰2登录,天辰app下载_使用串钩钓鱼技巧分析
一、饵钩跟着水温走
垂钓实践表明,鱼获的多少是各种因素的综合效应,水温高低就是影响鱼获的重要因素之一。隆冬钓不到鱼、盛夏鱼难钓(北方的寒冷地区例外),以及气温水温突然大幅度升降的日子无鱼问钩或收获寥寥,主要原因就在这里,在自然水域中,鱼类经常通过自我调节体温和“冷找温、热找凉”的游动,使自己的体温同水温保持一致,相差不过0.5-1度。春秋水温不高不低,相对稳定,符合鱼类的适温范围时,小幅度变化对鱼的生活影响不大;但早春、晚秋、初冬和日夜温差大时,一两度之差可能就是鱼摄食与停食的临界点。夏天烈日烘烤,上层水温比下层高,鱼会潜入深水区“避暑”;冬天表层水降温快,密度大下沉,整个水体温度下降,而底层水却因地温略高,仍有鱼活动,故浅水岸边钓不到鱼,在深水区却有收获。海竿串钩比手竿的活动空间大,选择深、浅、远、近都比较方便,根据具体情况掌握好深浅度,使串钩跟着水温走,将饵钩送到鱼适温的深度和泳层,当然会有嘴馋的鱼上钩。
二、横卧流水多拦鱼
过去使用串钩时,只注意远投钓深水和流水的缓急交汇处,有时甚至是抛到哪儿钓哪儿。有一次在黄河里用串钩,发现横卧水道上鱼率高,就有意识地将三组串钩横拦水道,果然鱼获比随意抛投多了三分之一。这使我联想到一个问题:鱼类有涸游的习性,因为逆水而上容易把握方向,可呼吸更多的氧,而且张嘴就能吃到食物,还可能游到理想的水环境,不致于因横游阻力大被急流冲到危险的地方。串钩通常绑四枚钩,延长线1.2米左右,若几组串钩同时甩出,十几枚钩呈梯形横拦水道,必然增加钩饵同鱼儿接触的机会,上鱼率高也在情理之中。受流水钓的启发,后来我在静水湖库中使用串钩,常将钩饵横投到离岸10—15米远的鱼洄游的路线上或主航道的支汉、大水面的沟湾相连的瓶颈处,侧重拦截过路的鱼,也不同程度地起到了提高钓绩的作用。
三、底浮兼顾收获大
一般来说,抛出的串钩多为卧底钩,以钓鲫、鲤或其他底栖鱼类为主,必要时也可以浮钓或底浮兼顾。比如将前面的钩装颗粒饵或玉米粒,后面的钩装青草,抛钩后把较长的竿插在较高的位置,提高竿线的仰角,串钩入水后必然是前面重的钩饵落底,后面轻的钩饵上浮,底浮兼有,可钓不同泳层的鱼种。我用这种办法,曾在多种鱼共存的钓场分别钓过鲤、鲫和草、鳊。
四、加个饵团上鱼快
串钩通常只装钓饵,为了使分散的鱼尽快向饵钩的落点集中,缩短等鱼上钩的时间,也可以用诱饵聚鱼。钓者的做法是:1.在串钩的铅坠前增加一个爆炸钩,装腥香的广谱饵料,诱钓合一;2.在几枚串钩中间加个类似爆炸钩的弹簧,按对象鱼的口味装诱饵;3.用蚯蚓装钩时,蘸液体或粉状香饵,增加钓饵的诱鱼效果。这样做,闻昧而来的鱼多,等鱼上钩的时间缩短。不过,在小杂鱼多的钓场很容易招来小鱼闹钩,因此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。
五、精力集中不空钧
串钩入水后,钓手尽量不要离开钓位,眼要留神竿和线的动态,耳要注意铃声,有下列情况之一都要及时作出反应。1.竿梢轻微晃动,通常是鱼在试探、品尝,也可能是小鱼啄食,宜继续观察后续动作;2.竿尖抖动或响铃又立即复原,多为鱼摄食被刺后吐钩,一旦有重复动作,提竿可能中鱼;3.竿尖连续“点头”响铃,幅度达4~5厘米,提竿十有八九有鱼;4.竿抖动、摇摆幅度较大,甚至竿弯腰,多为半斤以上的鱼中钩,若收线中有受力不均的感觉,是双鱼拉线;5.竿抖动后松弛,是中钩之鱼朝钓位方向游动,立即收线可上鱼,收迟了鱼会吐钩;6.抛钩后较长时间(如10分钟以上)毫无反应,可能是饵钩附近无鱼,也可能是小鱼蚕食饵料未牵动钓线或钓组落在杂草中,应收线重抛;7.如果在有浮草、杂物漂流的急流中施钓,发现竿体缓缓下压、弯腰,多为钓饵被水草杂物缠绕所致,应轻而有力地提竿收线,防止折竿断线。
六、事半功倍在时机
串钩的效果是同时机紧紧相连的,早春(或立冬前后)鱼类常在深水栖息地附近活动,很少到浅水岸边洄游,将串钩抛到有鱼的场所,鲫鱼很可能频频上钩。春末夏初,农民浇水,小型湖库往往大幅度落水,鱼类纷纷向深水区收缩,正是抛竿串钩大显身手的时候:夏天高温下许多鱼昼伏夜出,用串钩夜钓,硕果累累。
在水库湖泊等自然水域野钓细节决定成败